近幾年來,加速跑馬圈地的便利店點亮了社區經濟,也扎根在了國內更廣域的地區。 一二線城市中,你可以看到一棟寫字樓甚至存在著兩三家便利店“暗自較勁”;在很多縣市級,一條街道里走兩步的拐角處,也有著各式各樣的便利小店。
在《逃離一線,花10萬,我回縣城開了一家便利店》一文中,我們已經能夠看到縣域便利店開始用上了智能售貨柜,與高線城市的品牌連鎖便利店的經營壁壘正在逐步縮小,在鄰里社交網下,縣域便利店更能依據社區特性去采買蔬菜肉蛋、生鮮煙酒類匹配周邊民生需求的商品。
顯而易見的是,整體便利店行業的競爭越發激烈,競爭白熱化程度也越發明顯。陷入鏖戰的便利店,建立及時響應的供應鏈是個難題,做出品牌差異化更是個難題。
但充滿想象力的中國商業社會總有“黑馬”。2019年首店開業的百聯逸刻,到了2023年卻能夠實現業績增長近50%,核心業態穿越周期整體盈利。今年6月,繼上海、江蘇之后,百聯逸刻宣布開放杭州地區加盟,預計2024年全國門店數有望超過300家。
為了探索當前便利店行業突圍難題的更多解法,胖鯨有幸邀約到百聯逸刻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(CEO)Eric Zhao一起聊了聊,他告訴我們,不同品牌有各自最適合的解法,而百聯逸刻選擇用持續創新的自營商品、具備記憶點的品牌符號、能夠覆蓋“最后一公里”的自研工廠,來不斷拓展自我發展的上限。
以下為對話內容,在不修改原意的基礎上有部分刪改提煉:
胖鯨:您如何看待中國零售便利店的發展與現狀?
Eric:根據CCFA的統計,2023年中國便利店門店規模達到32萬家,同比增長7%,便利店銷售額4,248億元,同比增速為11%??梢哉f,便利店是當前零售行業的亮點之一,也進一步說明便利店具有“逆周期”的特性,中國便利店正在快速地復蘇、發展,延續此前的增長勢頭,市場規模不斷擴大。
行業的蓬勃發展,一方面帶來更多機會,另一方面加劇競爭。
我們看到大多數便利店品牌的門店數都在增加,也紛紛加大投入,提升門店形象、創新產品和服務,以吸引更多消費者。這對整個行業來講是好事,關鍵是要在競爭中尋找自己的差異化優勢。
胖鯨:作為“后來者”,百聯逸刻已經連續兩年入選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,當前,百聯逸刻設定的短期與中長期的目標分別是什么?
Eric:像百聯逸刻這樣的新興便利店品牌,要及時抓住機會,通過差異化競爭策略,研發高品質產品、引入特色商品、提供個性化服務等。
比如我們近期大力挖掘IP合作,接連成為《排球少年》坐姿玩偶和《花生漫畫》旗下《史努比和朋友們》拼裝模型的中國大陸地區首發地,帶動消費和服務升級,獲取更多發展空間。
此外,便利店行業數字化趨勢明顯。許多便利店品牌開始利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,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。例如,通過智能選貨系統實現商品精準陳列,通過移動支付提升交易效率。
短期來看,作為一個成立五年的便利店品牌,百聯逸刻希望通過積極的市場拓展和加盟政策,實現長三角地區門店的快速擴張與覆蓋,我們計劃未來三年進入更多城市,使門店數量翻倍,進一步完善長三角網絡布局。
長期目標是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、知名度和美譽度,成為全國便利店行業中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連鎖便利店品牌。在便利店業務的基礎上,拓展更多元化的業務領域,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,通過不斷創新和改進,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、便捷、個性化的購物體驗,增加收入來源和利潤增長點,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,形成獨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定位。
胖鯨:從全國范圍來看,今年各大便利店都在加大開放加盟連鎖的進度,百聯逸刻也在近期宣布開放加盟,背后主要有哪些考量?
Eric:在便利店行業中,開放加盟成為品牌發展的重要經營方式,通過推出加盟政策,吸引更多創業者加入,這種模式不僅降低了創業門檻和風險,也加速了品牌的擴張速度。
作為百聯旗下新零售品牌,這幾年我們一直保持穩節奏、高質量的拓店戰略。即先在主要城市、區域加密布局,再通過復制成功經驗加速質量的拓店戰略。我們以上海為主要目標,集中資源開店,深挖市場潛力,打造品牌影響力,逐步向其他城市擴散。
不得不說,這種穩打穩扎的戰略,幫助了我們在過去幾年中經受住低迷經濟與激烈市場競爭的考驗,我們的門店擴張與整體銷售業績增長態勢積極,并進入標準化、可復制化的成熟階段,可以有效幫助加盟主快速開店、吸引客流。
加之近年來,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眾多利好政策,大力推動便利店行業發展,加盟便利店成為許多創業者的選擇,因此,逸刻開放加盟是水到渠成的結果。
胖鯨:百聯逸刻目前開店節奏是怎樣的,有沒有走出江浙滬的計劃?
Eric:近期,我們依然將立足上海、深耕長三角地區,加速網點拓展,暫時沒有走出江浙滬的計劃。
因為便利店的對外擴張很大程度與供應鏈息息相關,一般鮮食工廠的覆蓋半徑是200公里,極限是300公里,超過這個距離將很難保障鮮食產品的正常供應。
目前我們的自有鮮食工廠位于上海金山區,除了上海、杭州和蘇州,嘉興、無錫、南通、寧波等城市都在該工廠的輻射半徑之內,確保鮮食產品正常供應,因此,上述城市將成為我們下一步拓展的目標。
胖鯨:當前,百聯逸刻自有供應鏈的建設與鮮食的布局有哪些成果?目前新品研發的節奏、產能方面的表現如何?
Eric:我們的自有鮮食工廠占地近2萬平方米,擁有多條亞洲頂尖生產線,采用集中央廚房+鮮食工廠為一體的模式,每日最大產能為15萬份冷餐膳食、50噸中央廚房產品,可供應便當、壽司、飯團、面條類等產品,打造全程冷鏈物流體系,實現長三角的迅捷運輸,確保了食品的新鮮度和品質,為長三角門店提供了強有力的供應鏈支持。
目前,逸刻已經擁有了逸焙(烘焙、咖茶)、逸匠(盒飯、飯團、面食)、逸畝田(生鮮)等品牌,共計近600個單品,同時能夠做到每兩周推出一批新品,每月產品做一次大的上新,每年在自研類上換新300余個單品。這類商品已經形成優勢,以自研為主并在整體銷售中占比接近一半(按去煙后銷售計算)。
通過鮮食工廠的開設、全品類品牌的戰略布局等手段,我們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優質、更加個性化的服務。因為我們發現,傳統便利店原有的銷售情況是一個“倒三角形”,早餐最多隨后銷售逐漸遞減,到晚上基本就沒有什么生意了,所以我們在每個時間段都多做了一點,讓逸刻的銷售變成了“倒梯形”,即便到了晚上也有生意。
胖鯨:全品類全品牌的戰略背后的思考是什么?未來這些品牌是否有單獨對外開放與合作的可能?
Eric:創業之初,我就提出,逸刻絕不能只做簡單的“商品搬運工”,而要做“自研生產型零售商”,目前,我們的逸焙·咖啡的菜單100%為自研,逸焙·烘焙、逸匠覆蓋的烘焙、鮮食品類,自研產品數量也超過70%。
只有不斷深挖“自有品牌”這條護城河,才能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產品,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。因為自有品牌就是一家便利店精細化、差異化的體現,也是一家便利店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原因。消費者不僅可以買到別的便利店沒有的商品,還能定期更新、時時嘗鮮。
未來,我們將繼續完善自有品牌矩陣,除了自研鮮食產品不斷推陳出新,還計劃在日常用品領域發力,打造另一個全新品類的自有品牌,借助數字化創新驅動,將高品質、高性價比的自研自營商品帶給消費者。
這些品牌會單獨對外開放與合作。事實上,我們的“逸匠”品牌已經在線下開了幾個獨立門店,專門售賣熟食產品;我們的逸焙·咖啡、逸焙·烘焙也經常會與別的品牌跨界聯名,為消費者帶來差異化商品和場景化體驗的同時,也能實現品牌勢能的疊加,通過品質和創新打通新的增長引擎。
胖鯨:您覺得社交電商給本地生活零售業務帶來哪些機會與挑戰?
Eric:有幾個比較顯著的機會。
首先是擴大服務半徑。傳統的便利店的服務半徑是500米以內,像我們很多門店開在辦公樓里,那么服務范圍其實就是一棟樓。而在社交電商環境下,這個半徑可以增加到兩公里、三公里,觸達更多消費者。
其次是深挖潛在用戶群體。社交電商的興起,使得便利店周圍每一個互聯網用戶都可能成為潛在消費者。通過線上線下融合,便利店可以借此機會,通過線上平臺吸引顧客,提供線下實體店的服務和體驗,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。這為便利店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。
最后是關注個性化的消費需求。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個性化的購物體驗,便利店可以利用社交電商平臺的用戶數據,提供個性化的推薦和服務,滿足消費者的需求。
挑戰肯定也是存在的,當社交電商越發達,意味著競爭更加激烈,這就要求便利店不斷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、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,同時,也對便利店的供應鏈提供更高要求,便利店需要確保商品品質、快速響應市場需求、優化庫存周轉,并提高物流配送效率,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。這樣,才能在新的商業環境下化挑戰為機會,立于不敗之地。
胖鯨:在這個方面百聯逸刻有哪些實踐?
Eric:早在3月底,我們就開始布局抖音小時達直播業務,開創上海便利連鎖行業先河?!耙菘绦r達”每周直播6天,每天不間斷直播5-8個小時,以生動活潑的形式,為消費者推薦超百款優質商品。當上海的消費者看到百聯逸刻正在直播并下單后,工作人員隨即揀貨、安排配送。
經過兩個多月的積累和沉淀,我們的抖音小時達業務已經取了一定的成績,希望通過這種直播形式,為上海全城(除崇明外)消費者提供即時到家購物體驗,讓他們足不出戶也能享受逸刻的美味。
結語:
許多年前,誰也沒能想到街頭不起眼的便利店能夠承載起諸多便利民生功能,也沒能預料到小至幾平米、大至幾十平米的“小賣部”能夠與數字化、供應鏈、創新研發掛上鉤。
通過與Eric的交談,一個更科技、更便捷、更豐富的便利店已經出現在我們眼前。我們將保持期待,三兩年輕人、上班族走進便利店觸發的一聲聲“歡迎光臨”,也會在底層民生與零售經濟中激活各種新的可能。
開個小店,難,也不難。
(來源:胖鯨頭條)